Image

經濟觀察報:龍頭業績環比改善,負極材料行業拐點漸行漸近


編輯:2024-09-06 16:53:59

      展望下半年負極材料的價格走向,璞泰來表示:“伴隨生產工藝和產品制造成本的不斷優化和改善、消費電子市場景氣提升、硅碳負極新品在消費電子領域批量應用,2024年下半年公司負極材料業務預計將逐步實現盈利改善和回升?!?/p>

      記者 |鄒永勤

      圖源 |圖蟲創意

      自比亞迪6月份的負極材料招標價格出現上漲后,負極材料行業的拐點是否來臨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8月30日,隨著負極材料兩大龍頭企業貝特瑞(835185.BJ)、杉杉股份(600884.SH)雙雙披露2024年半年度報告,上述問題的答案已逐漸清晰。

      中報顯示,貝特瑞上半年負極材料實現出貨量超過20萬噸,同比增長18.96%,截至6月底,其已投產負極材料產能49.5萬噸/年;杉杉股份上半年負極材料實現銷量同比增長超過50%,因受益于下游需求環比提升等因素,其第二季度負極材料訂單飽滿,銷量環比大幅提升,凈利潤亦環比改善顯著。

      而璞泰來(603659.SH)此前在8月19日發布的半年度報告也顯示,雖然上半年該公司的負極材料業務收入和銷量同比有所減少,但情況較2023年下半年已有所好轉,并預計下半年負極材料業務將逐步實現盈利改善和回升。

      下半年:好轉是業內共識

      負極材料是鋰電池的關鍵材料之一,雖然只占鋰電池總成本的15%左右,但卻對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充放電倍率等具有較大的影響作用。從市場份額來看,負極材料行業的競爭格局相對穩定,前三名企業多年來并沒有發生變化。

      據開源證券分析師諸海濱7月底發布的研究報告,2023年貝特瑞和杉杉股份分別以22.74%和16.83%的市場份額穩居冠、亞軍位置,璞泰來旗下的江西紫宸則以9.06%的市場份額名列第三位。上述三家企業占據了負極材料行業將近50%的市場份額,其動向基本代表了行業的發展趨勢。

      貝特瑞的主營包括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正極材料以及先進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負極材料出貨量連續多年保持全球第一位置。中報顯示,貝特瑞上半年的出貨量超過20萬噸,相比去年同期的17萬噸,增長了18.96%。

      但記者留意到,貝特瑞去年上半年17萬噸的出貨量,對應的收入為63.27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出貨20萬噸的收入僅為51.79億元,在銷量增長的同時出現了收入減少的背離現象。

      “2024年上半年,全球鋰電材料市場規模整體上是保持增長態勢的。”8月30日,貝特瑞的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但由于受到下游市場增速放緩、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產品銷售價格下行等多重因素影響,所以材料企業的盈利空間遭遇了階段性壓力。鑫欏資訊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鋰電負極材料產量為96.7萬噸,同比增長約29%,其中,中國產量95.2萬噸,中國負極材料市占率再創歷史新高,達到98.4%。

      “量增價跌、盈利階段性承壓”,這基本上是上半年負極材料行業的普遍現象。杉杉股份中報顯示,上半年負極材料行業需求仍保持穩定增長,但鋰電池材料產業鏈整體仍處于階段性產能過剩階段,市場競爭激烈,負極材料價格持續承壓,行業進入加速洗牌階段。因此,杉杉股份雖然上半年負極材料實現銷量同比增長超過50%,但其歸母凈利潤卻同比大幅下降98.27%,原因即是“負極材料和偏光片業務受行業景氣度影響,產品價格同比下滑”。

      實力略低一檔的璞泰來,上半年更是出現了負極材料業務收入和銷量同比均減少的境況。但璞泰來在中報中表示,整體而言,上半年負極材料的業務情況較2023年下半年已有所好轉,庫存規模和生產成本情況已較年初有顯著改善。

      環比好轉的并不僅僅是璞泰來。分季度來看,貝特瑞和杉杉股份第二季度業績均明顯好于第一季度。其中,貝特瑞二季度的歸母凈利潤為2.74億元,比一季度的2.18億元增長了25.62%;杉杉股份則明確表示,受益于下游需求環比提升和公司降本增效舉措落實,第二季度公司負極材料訂單飽滿,銷量環比大幅提升,凈利潤亦環比改善顯著。

      展望下半年負極材料的價格走向,璞泰來表示:“伴隨生產工藝和產品制造成本的不斷優化和改善、消費電子市場景氣提升、硅碳負極新品在消費電子領域批量應用,2024年下半年公司負極材料業務預計將逐步實現盈利改善和回升。”

       杉杉股份亦較為樂觀,其在中報中援引GGII的數據稱“下半年負極材料價格環比上升可能超過10%”。對此,杉杉股份董事會秘書辦公室的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以投資者身份電話咨詢時表示,這個數據是行業的預測結果,“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行業價格確實出現了企穩的現象”。

      貝特瑞則在中報中強調,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增長和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負極材料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拼出海:全球化戰略布局

      “截至6月底,我們已投產的負極材料產能為49.5萬噸/年,上半年產能的利用率約為85%?!必愄厝鸬墓ぷ魅藛T表示,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估計,2024年負極材料、三元正極材料整體產能利用率不足45%,市場份額將向頭部企業集中,“未來,公司將持續加大市場開發,繼續提升產能利用率”。

      在國內穩居第一把交椅后,貝特瑞把市場開發的目光投向了海外。中報顯示,上半年,貝特瑞正加速建設印尼年產8萬噸新能源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一期),增資建設印尼年產8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二期),并啟動在摩洛哥投資建設年產5萬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項目。

      “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應對未來的客戶需求,提升公司的市場份額及綜合競爭力,我們正加快全球化戰略布局?!鄙鲜鲐愄厝鸸ぷ魅藛T向記者介紹稱,印尼年產8萬噸新能源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已在8月初投產。目前,他們公司在國內已形成了覆蓋華南、華東、華北、中西部地區等境內主要新能源產業集群區域的產能布局;在國外,將積極推進印尼二期、摩洛哥正負極材料項目等海外基地建設,完善海外布局。

      此前的8月22日,璞泰來在接受多家投資機構調研時亦披露了其海外項目的布局情況:旗下的瑞典紫宸年產10萬噸鋰離子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產基地項目目前已開展前期設計和規劃工作,正在著手準備項目實施主體的登記設立工作;為滿足公司下游客戶的產能配套要求,公司計劃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形成一期5萬噸產能。

      杉杉股份亦在鞏固國內產能的基礎上展開海外市場布局。據中報介紹,為滿足海外市場需求,提升海外市場份額,杉杉股份規劃在芬蘭建設10萬噸負極產能,目前處于辦理前期手續階段。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這些龍頭企業紛紛出海進行全球化戰略布局呢?

      “并非只有我們一家去海外建廠,其實是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都在往海外擴建?!鄙忌脊煞荻聲貢k公室的工作人員表示,*主要的原因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目前已經比較高,相比之下,海外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明顯偏低,預計未來會有一個大幅提升的過程。為了配套下游產業鏈,電池材料企業在海外進行戰略布局已是必然。

      拼技術:硅基負極

      除了拼出海,負極材料行業也在拼科研。雖然上半年業績仍處于低谷期,但杉杉股份和貝特瑞仍保持了較高的研發投入,其中貝特瑞上半年研發費用3.15億元,在營收中的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了1.06個百分點,達4.47%;杉杉股份上半年研發費用5.26億元,同比更是提高了41.64%。

      提高研發投入,其目標往往是通過產品的技術迭代和更新來推動業務的拓展。公開信息顯示,負極材料主要有人造石墨負極、天然石墨負極、硅基負極三種類型,目前雖然以石墨負極為主流,但由于硅基材料的理論比容量可以達到傳統石墨材料的10倍以上,其前景備受業內咨詢機構的高度看好。比如東莞證券研究員黃秀瑜在其行業深度研究報告中指出,硅基負極是未來*有可能大規模應用的新型負極材料,其應用正在成為電池性能差異化的必爭之地。

      “目前硅基負極材料主要包括硅碳負極和硅氧負極兩大主流技術路線,雖然它們和石墨負極材料不存在完全替代的關系,但確實是負極材料這個領域相當新的一個技術。”上述杉杉股份董事會秘書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

      中報顯示,上半年杉杉股份的硅基負極產品不斷實現技術突破,持續獲得海內外客戶認可,已實現批量供應。其中,硅氧產品已批量供應海外頭部客戶,并實現裝車,同時攻克了二代硅氧低溫循環難題,相關產品已導入海外頭部電動工具企業;硅碳產品不斷迭代,新一代硅碳產品在頭部客戶測試中保持領先,相關核心技術已獲得美國、日本的專利授權。

      為進一步滿足下游客戶需求并積極抓住硅基負極市場需求放量機遇,杉杉股份已領先布局寧波4萬噸一體化硅基負極產能基地,其中一期產能建設中,預計2024年年底投試產。

      作為行業龍頭,貝特瑞當然不會缺席這一新技術。中報顯示,在先進負極材料領域,貝特瑞是國內*早量產硅基負極材料的企業之一,出貨量行業領先,其中硅碳負極材料已經開發至第五代產品,比容量在2000Ah/g(即每克電池材料在一小時內可以提供的電量)以上;硅氧負極材料已完成多款氧化亞硅產品的技術開發和量產工作,比容量達到1500Ah/g以上。

      “嚴格來說,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和硅基負極這三種材料在負極材料領域各有優勢,并非簡單的遞進關系,而是根據不同應用場景和需求進行選擇?!必愄厝鸬墓ぷ魅藛T表示,貝特瑞在上述三種產品上均有布局,并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性能,其中硅基負極材料早已實現大規模產業化,也是業內為數不多具備產業化能力的負極廠家。

      上述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稱,上半年貝特瑞的硅基負極材料市占率在70%左右,出貨量持續保持行業領先。

      “貝特瑞的硅基負極產品已應用在消費領域。我們看好硅基負極在電池上的應用,包括固態電池目前也是匹配硅基負極的。隨著硅技術的突破,未來在動力電池上的占比會進一步提高。”該名工作人員進一步表示。

      (來源鏈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16ON2P0519CQO3.html)

Image

服務熱線:0359-5668082

文章詳情 DETAILS

文章詳情 DETAILS

您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經濟觀察報:龍頭業績環比改善,負極材料行業拐點漸行漸近


編輯:2024-09-06 16:53:59

      展望下半年負極材料的價格走向,璞泰來表示:“伴隨生產工藝和產品制造成本的不斷優化和改善、消費電子市場景氣提升、硅碳負極新品在消費電子領域批量應用,2024年下半年公司負極材料業務預計將逐步實現盈利改善和回升。”

      記者 |鄒永勤

      圖源 |圖蟲創意

      自比亞迪6月份的負極材料招標價格出現上漲后,負極材料行業的拐點是否來臨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8月30日,隨著負極材料兩大龍頭企業貝特瑞(835185.BJ)、杉杉股份(600884.SH)雙雙披露2024年半年度報告,上述問題的答案已逐漸清晰。

      中報顯示,貝特瑞上半年負極材料實現出貨量超過20萬噸,同比增長18.96%,截至6月底,其已投產負極材料產能49.5萬噸/年;杉杉股份上半年負極材料實現銷量同比增長超過50%,因受益于下游需求環比提升等因素,其第二季度負極材料訂單飽滿,銷量環比大幅提升,凈利潤亦環比改善顯著。

      而璞泰來(603659.SH)此前在8月19日發布的半年度報告也顯示,雖然上半年該公司的負極材料業務收入和銷量同比有所減少,但情況較2023年下半年已有所好轉,并預計下半年負極材料業務將逐步實現盈利改善和回升。

      下半年:好轉是業內共識

      負極材料是鋰電池的關鍵材料之一,雖然只占鋰電池總成本的15%左右,但卻對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充放電倍率等具有較大的影響作用。從市場份額來看,負極材料行業的競爭格局相對穩定,前三名企業多年來并沒有發生變化。

      據開源證券分析師諸海濱7月底發布的研究報告,2023年貝特瑞和杉杉股份分別以22.74%和16.83%的市場份額穩居冠、亞軍位置,璞泰來旗下的江西紫宸則以9.06%的市場份額名列第三位。上述三家企業占據了負極材料行業將近50%的市場份額,其動向基本代表了行業的發展趨勢。

      貝特瑞的主營包括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正極材料以及先進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負極材料出貨量連續多年保持全球第一位置。中報顯示,貝特瑞上半年的出貨量超過20萬噸,相比去年同期的17萬噸,增長了18.96%。

      但記者留意到,貝特瑞去年上半年17萬噸的出貨量,對應的收入為63.27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出貨20萬噸的收入僅為51.79億元,在銷量增長的同時出現了收入減少的背離現象。

      “2024年上半年,全球鋰電材料市場規模整體上是保持增長態勢的?!?月30日,貝特瑞的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但由于受到下游市場增速放緩、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產品銷售價格下行等多重因素影響,所以材料企業的盈利空間遭遇了階段性壓力。鑫欏資訊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鋰電負極材料產量為96.7萬噸,同比增長約29%,其中,中國產量95.2萬噸,中國負極材料市占率再創歷史新高,達到98.4%。

      “量增價跌、盈利階段性承壓”,這基本上是上半年負極材料行業的普遍現象。杉杉股份中報顯示,上半年負極材料行業需求仍保持穩定增長,但鋰電池材料產業鏈整體仍處于階段性產能過剩階段,市場競爭激烈,負極材料價格持續承壓,行業進入加速洗牌階段。因此,杉杉股份雖然上半年負極材料實現銷量同比增長超過50%,但其歸母凈利潤卻同比大幅下降98.27%,原因即是“負極材料和偏光片業務受行業景氣度影響,產品價格同比下滑”。

      實力略低一檔的璞泰來,上半年更是出現了負極材料業務收入和銷量同比均減少的境況。但璞泰來在中報中表示,整體而言,上半年負極材料的業務情況較2023年下半年已有所好轉,庫存規模和生產成本情況已較年初有顯著改善。

      環比好轉的并不僅僅是璞泰來。分季度來看,貝特瑞和杉杉股份第二季度業績均明顯好于第一季度。其中,貝特瑞二季度的歸母凈利潤為2.74億元,比一季度的2.18億元增長了25.62%;杉杉股份則明確表示,受益于下游需求環比提升和公司降本增效舉措落實,第二季度公司負極材料訂單飽滿,銷量環比大幅提升,凈利潤亦環比改善顯著。

      展望下半年負極材料的價格走向,璞泰來表示:“伴隨生產工藝和產品制造成本的不斷優化和改善、消費電子市場景氣提升、硅碳負極新品在消費電子領域批量應用,2024年下半年公司負極材料業務預計將逐步實現盈利改善和回升。”

       杉杉股份亦較為樂觀,其在中報中援引GGII的數據稱“下半年負極材料價格環比上升可能超過10%”。對此,杉杉股份董事會秘書辦公室的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以投資者身份電話咨詢時表示,這個數據是行業的預測結果,“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行業價格確實出現了企穩的現象”。

      貝特瑞則在中報中強調,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增長和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負極材料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拼出海:全球化戰略布局

      “截至6月底,我們已投產的負極材料產能為49.5萬噸/年,上半年產能的利用率約為85%?!必愄厝鸬墓ぷ魅藛T表示,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估計,2024年負極材料、三元正極材料整體產能利用率不足45%,市場份額將向頭部企業集中,“未來,公司將持續加大市場開發,繼續提升產能利用率”。

      在國內穩居第一把交椅后,貝特瑞把市場開發的目光投向了海外。中報顯示,上半年,貝特瑞正加速建設印尼年產8萬噸新能源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一期),增資建設印尼年產8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二期),并啟動在摩洛哥投資建設年產5萬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項目。

      “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應對未來的客戶需求,提升公司的市場份額及綜合競爭力,我們正加快全球化戰略布局?!鄙鲜鲐愄厝鸸ぷ魅藛T向記者介紹稱,印尼年產8萬噸新能源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已在8月初投產。目前,他們公司在國內已形成了覆蓋華南、華東、華北、中西部地區等境內主要新能源產業集群區域的產能布局;在國外,將積極推進印尼二期、摩洛哥正負極材料項目等海外基地建設,完善海外布局。

      此前的8月22日,璞泰來在接受多家投資機構調研時亦披露了其海外項目的布局情況:旗下的瑞典紫宸年產10萬噸鋰離子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產基地項目目前已開展前期設計和規劃工作,正在著手準備項目實施主體的登記設立工作;為滿足公司下游客戶的產能配套要求,公司計劃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形成一期5萬噸產能。

      杉杉股份亦在鞏固國內產能的基礎上展開海外市場布局。據中報介紹,為滿足海外市場需求,提升海外市場份額,杉杉股份規劃在芬蘭建設10萬噸負極產能,目前處于辦理前期手續階段。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這些龍頭企業紛紛出海進行全球化戰略布局呢?

      “并非只有我們一家去海外建廠,其實是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都在往海外擴建?!鄙忌脊煞荻聲貢k公室的工作人員表示,*主要的原因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目前已經比較高,相比之下,海外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明顯偏低,預計未來會有一個大幅提升的過程。為了配套下游產業鏈,電池材料企業在海外進行戰略布局已是必然。

      拼技術:硅基負極

      除了拼出海,負極材料行業也在拼科研。雖然上半年業績仍處于低谷期,但杉杉股份和貝特瑞仍保持了較高的研發投入,其中貝特瑞上半年研發費用3.15億元,在營收中的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了1.06個百分點,達4.47%;杉杉股份上半年研發費用5.26億元,同比更是提高了41.64%。

      提高研發投入,其目標往往是通過產品的技術迭代和更新來推動業務的拓展。公開信息顯示,負極材料主要有人造石墨負極、天然石墨負極、硅基負極三種類型,目前雖然以石墨負極為主流,但由于硅基材料的理論比容量可以達到傳統石墨材料的10倍以上,其前景備受業內咨詢機構的高度看好。比如東莞證券研究員黃秀瑜在其行業深度研究報告中指出,硅基負極是未來*有可能大規模應用的新型負極材料,其應用正在成為電池性能差異化的必爭之地。

      “目前硅基負極材料主要包括硅碳負極和硅氧負極兩大主流技術路線,雖然它們和石墨負極材料不存在完全替代的關系,但確實是負極材料這個領域相當新的一個技術。”上述杉杉股份董事會秘書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

      中報顯示,上半年杉杉股份的硅基負極產品不斷實現技術突破,持續獲得海內外客戶認可,已實現批量供應。其中,硅氧產品已批量供應海外頭部客戶,并實現裝車,同時攻克了二代硅氧低溫循環難題,相關產品已導入海外頭部電動工具企業;硅碳產品不斷迭代,新一代硅碳產品在頭部客戶測試中保持領先,相關核心技術已獲得美國、日本的專利授權。

      為進一步滿足下游客戶需求并積極抓住硅基負極市場需求放量機遇,杉杉股份已領先布局寧波4萬噸一體化硅基負極產能基地,其中一期產能建設中,預計2024年年底投試產。

      作為行業龍頭,貝特瑞當然不會缺席這一新技術。中報顯示,在先進負極材料領域,貝特瑞是國內*早量產硅基負極材料的企業之一,出貨量行業領先,其中硅碳負極材料已經開發至第五代產品,比容量在2000Ah/g(即每克電池材料在一小時內可以提供的電量)以上;硅氧負極材料已完成多款氧化亞硅產品的技術開發和量產工作,比容量達到1500Ah/g以上。

      “嚴格來說,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和硅基負極這三種材料在負極材料領域各有優勢,并非簡單的遞進關系,而是根據不同應用場景和需求進行選擇?!必愄厝鸬墓ぷ魅藛T表示,貝特瑞在上述三種產品上均有布局,并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性能,其中硅基負極材料早已實現大規模產業化,也是業內為數不多具備產業化能力的負極廠家。

      上述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稱,上半年貝特瑞的硅基負極材料市占率在70%左右,出貨量持續保持行業領先。

      “貝特瑞的硅基負極產品已應用在消費領域。我們看好硅基負極在電池上的應用,包括固態電池目前也是匹配硅基負極的。隨著硅技術的突破,未來在動力電池上的占比會進一步提高。”該名工作人員進一步表示。

      (來源鏈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16ON2P0519CQO3.html)

版權所有:山西北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備案號:晉ICP備202200669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