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相關物項出口管制,電池負極龍頭:行業影響有限
編輯:2023-11-08 16:45:23
日前,中國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布關于優化調整石墨物項臨時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宣布將決定對商務部、國家國防科工委、海關總署公告2006年第50號(《決定對石墨類相關制品實施臨時出口管制措施》)中所列的物項范圍進行優化調整,對部分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新政從2023年12月1日開始實施。
中國是全球*大的石墨生產國和出口國。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裝機量大幅增長拉動下,國內外市場對于石墨的需求大增,而人造石墨更是日漸成為動力電池負極材料主流。
10月23日,澎湃新聞記者從國內動力電池負極材料龍頭貝特瑞、杉杉股份方面了解到,此次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發布并即將實施的石墨物項出口管制新規,對于動力電池石墨負極材料產品的業務影響有限。其中,杉杉股份明確表示,管制新政對目前公司人造石墨材料產品出口業務沒有影響。
具體來看,公告中明確了滿足以下特性的物項,未經許可不得出口。一是高純度(純度>99.9%)、高強度(抗折強度>30Mpa)、高密度(密度>1.73克/立方厘米)的人造石墨材料及其制品(參考海關商品編號:3801100030、3801909010、6815190020);二是天然鱗片石墨及其制品(包含球化石墨、膨脹石墨等)。(參考海關商品編號:2504101000、2504109100、3801901000、3801909010、3824999940、6815190020)。
在人造石墨方面,據介紹,首先,此次新規中管制的人造石墨材料及制品的參數并非鋰電負極材料用人造石墨常規指標,主要是石墨板材、石墨塊一類產品,更多是針對航空、軍工等高精尖領域用的石墨物項。
貝特瑞公司網站頁面也顯示,公司目前的人造石墨極片各項產品壓實密度基本在1.5—1.7克/立方厘米之間,低于此次公告的要求。
其次,由于此次調整是既有出口管制政策的優化,目前動力電池負極材料企業基本都擁有人造石墨出口許可證。
根據2006年第50號(《決定對石墨類相關制品實施臨時出口管制措施》),出口管制的石墨物項共有7項,包括“其他人造石墨”、“其他以石墨或其他碳為基料的制品”、“其他碳電極”、“燈碳棒、電池碳棒及其他石墨制品”等。
對比來看,人造石墨方面,此次出口細化了3個批號,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具有海外業務的負極材料企業此前都正常申請許可證出口。
因此,此次管制調整更多的是天然石墨。具體來看,新政策增加6個天然石墨批號辦理出口許可要求。
據了解,天然鱗片石墨及其制品,多用于廣泛用于冶金工業的高級耐火材料與涂料、軍事工業火工材料安定劑,也可用于電池工業的電極。其中,鱗片石墨經過深入加工生產的膨脹石墨,因為具有吸收電磁波的功能,使其具有很高的軍事應用價值。
?
目前,鋰電石墨由中國主導全球供給,近年來,中企成功地實現在市場上的“日韓替代”。據鑫欏數據,2022年中國石墨負極產量141.5萬噸,占全球比例96%。
在石墨負極產品中,天然石墨雖具備成本和比容量優勢,但其循環壽命低,且一致性低于人造石墨,因此在動力電池及高端消費類電池領域以人造石墨為主。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人造石墨出貨量占比約84%,已成為近年負極材料市場上的主流產品。
因此,國君電新分析指出,在需求刺激下,在新政實施后,不排除短期海外客戶增加提貨庫存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海外客戶就近配套供應鏈安全的考慮,國內負極頭部企業如貝特瑞、璞泰來、杉杉股份也已經開始在海外落地負極產能。
10月16日,貝特瑞在印尼簽署協議,將與新加坡Stellar公司共同出資,在印尼中蘇拉威西省IMIP園區和中爪哇省KIP園區建設年產8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生產基地。項目一期投資4.78億美元。
此前的9月27日,杉杉股份公告,下屬子公司上海杉杉將在芬蘭投資不超過12.8億歐元建設芬蘭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兩期項目產能規劃各5萬噸/年,建設周期預計各24個月。
此前5月,國內另一家負極材料頭部璞泰來也發布公告,公司擬在瑞典建設10萬噸鋰離子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產研發基地,項目總投資預計約合人民幣106.77億元。
在宣布投資公告時,三家企業都不約而同表示,海外項目進一步拓展和服務公司海外客戶,完善公司海外產能布局,提升公司負極材料市場占有率,增加公司未來整體收益。
(來源鏈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0547591151555398&wfr=spider&for=pc)
服務熱線:0359-5668082
文章詳情 DETAILS
文章詳情 DETAILS
石墨相關物項出口管制,電池負極龍頭:行業影響有限
編輯:2023-11-08 16:45:23
日前,中國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布關于優化調整石墨物項臨時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宣布將決定對商務部、國家國防科工委、海關總署公告2006年第50號(《決定對石墨類相關制品實施臨時出口管制措施》)中所列的物項范圍進行優化調整,對部分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新政從2023年12月1日開始實施。
中國是全球*大的石墨生產國和出口國。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裝機量大幅增長拉動下,國內外市場對于石墨的需求大增,而人造石墨更是日漸成為動力電池負極材料主流。
10月23日,澎湃新聞記者從國內動力電池負極材料龍頭貝特瑞、杉杉股份方面了解到,此次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發布并即將實施的石墨物項出口管制新規,對于動力電池石墨負極材料產品的業務影響有限。其中,杉杉股份明確表示,管制新政對目前公司人造石墨材料產品出口業務沒有影響。
具體來看,公告中明確了滿足以下特性的物項,未經許可不得出口。一是高純度(純度>99.9%)、高強度(抗折強度>30Mpa)、高密度(密度>1.73克/立方厘米)的人造石墨材料及其制品(參考海關商品編號:3801100030、3801909010、6815190020);二是天然鱗片石墨及其制品(包含球化石墨、膨脹石墨等)。(參考海關商品編號:2504101000、2504109100、3801901000、3801909010、3824999940、6815190020)。
在人造石墨方面,據介紹,首先,此次新規中管制的人造石墨材料及制品的參數并非鋰電負極材料用人造石墨常規指標,主要是石墨板材、石墨塊一類產品,更多是針對航空、軍工等高精尖領域用的石墨物項。
貝特瑞公司網站頁面也顯示,公司目前的人造石墨極片各項產品壓實密度基本在1.5—1.7克/立方厘米之間,低于此次公告的要求。
其次,由于此次調整是既有出口管制政策的優化,目前動力電池負極材料企業基本都擁有人造石墨出口許可證。
根據2006年第50號(《決定對石墨類相關制品實施臨時出口管制措施》),出口管制的石墨物項共有7項,包括“其他人造石墨”、“其他以石墨或其他碳為基料的制品”、“其他碳電極”、“燈碳棒、電池碳棒及其他石墨制品”等。
對比來看,人造石墨方面,此次出口細化了3個批號,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具有海外業務的負極材料企業此前都正常申請許可證出口。
因此,此次管制調整更多的是天然石墨。具體來看,新政策增加6個天然石墨批號辦理出口許可要求。
據了解,天然鱗片石墨及其制品,多用于廣泛用于冶金工業的高級耐火材料與涂料、軍事工業火工材料安定劑,也可用于電池工業的電極。其中,鱗片石墨經過深入加工生產的膨脹石墨,因為具有吸收電磁波的功能,使其具有很高的軍事應用價值。
?
目前,鋰電石墨由中國主導全球供給,近年來,中企成功地實現在市場上的“日韓替代”。據鑫欏數據,2022年中國石墨負極產量141.5萬噸,占全球比例96%。
在石墨負極產品中,天然石墨雖具備成本和比容量優勢,但其循環壽命低,且一致性低于人造石墨,因此在動力電池及高端消費類電池領域以人造石墨為主。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人造石墨出貨量占比約84%,已成為近年負極材料市場上的主流產品。
因此,國君電新分析指出,在需求刺激下,在新政實施后,不排除短期海外客戶增加提貨庫存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海外客戶就近配套供應鏈安全的考慮,國內負極頭部企業如貝特瑞、璞泰來、杉杉股份也已經開始在海外落地負極產能。
10月16日,貝特瑞在印尼簽署協議,將與新加坡Stellar公司共同出資,在印尼中蘇拉威西省IMIP園區和中爪哇省KIP園區建設年產8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生產基地。項目一期投資4.78億美元。
此前的9月27日,杉杉股份公告,下屬子公司上海杉杉將在芬蘭投資不超過12.8億歐元建設芬蘭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兩期項目產能規劃各5萬噸/年,建設周期預計各24個月。
此前5月,國內另一家負極材料頭部璞泰來也發布公告,公司擬在瑞典建設10萬噸鋰離子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產研發基地,項目總投資預計約合人民幣106.77億元。
在宣布投資公告時,三家企業都不約而同表示,海外項目進一步拓展和服務公司海外客戶,完善公司海外產能布局,提升公司負極材料市場占有率,增加公司未來整體收益。
(來源鏈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0547591151555398&wfr=spider&for=pc)
版權所有:山西北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備案號:晉ICP備2022006699號-1